导语:福田康明斯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领航的跨越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物流运维全链条的智能制造体系
在北京昌平的产业园区内,一座占地6.6万平方米的智慧工厂正以“黑灯作业”的日常刷新行业认知——机械臂精准完成发动机缸体精加工,AGV小车按最优路线穿梭配送,视觉系统以200件/分钟的速度完成质检,而整个机加区单班仅需12名员工值守。这就是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康明斯”)打造的“发动机端到端柔性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厂”。从2020年获评全球“灯塔工厂”,到2022年实现5G网络全覆盖,再到2024年发布“黑灯工厂”、2025年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福田康明斯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领航”的跨越,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物流、运维全链条的智能制造体系,为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最佳实践。

一、从基础搭建到生态引领
福田康明斯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沿着“技术筑基-模式突破-生态升级”的路径稳步推进,每一步都紧扣市场需求与行业痛点,最终形成“柔性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2008-2015:标准化与自动化起步
2008年成立之初,福田康明斯便确立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将标准化生产与基础自动化作为转型的第一块基石。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搭建规范的生产体系,为后续智能化升级筑牢基础。
工厂引入高精度CNC加工设备,搭建初步的生产管理流程,重点攻克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难题。通过与上下游供应链建立标准化协作机制,实现零部件质量的统一管控,为产品可靠性打下基础。2012年,福田康明斯F系列轻型发动机正式量产,凭借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稳定品质,迅速打开市场。这一阶段的积累,不仅让工厂掌握了发动机制造的核心工艺,更培养了一批兼具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的团队,为后续数字化系统的落地提供了人才支撑。
2016-2020:数字化贯通与“灯塔”诞生
2016年后,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福田康明斯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跃,核心是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这一阶段,工厂从单一设备自动化转向系统智能化,构建起初步的数字化运营体系。
2018年,工厂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C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计划、工艺执行、质量检测等环节的数据贯通。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对机床功率、电流、振动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为设备维护和质量追溯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福田康明斯凭借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成效,成功获评全球“灯塔工厂”,成为发动机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此时,工厂已实现关键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8%、不合格品率降低20%的亮眼成绩,其生产的F系列发动机更是创下50万公里无大修的行业纪录,验证了数字化模式的可行性。
2021至今:柔性全生命周期与卓越领航
2021年后,福田康明斯的转型进入高阶阶段,核心是构建“端到端柔性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智慧生态,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跨越。这一阶段,5G、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工厂智能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022年,工厂完成5G网络全覆盖,剪掉了传统有线网络的“辫子”,将数据采集时延降至20ms以内,每周节约两小时停机维护时间。2023年,组建专项团队攻关“黑灯工厂”,历经大半年探索建立行业首个评价标准,实现机加区生产自动化率100%。2024年,“黑灯工厂”正式发布,同时推出车联网CDAS系统,打通生产与售后的数据链路;同年,F系列发动机创下206万公里无大修的纪录,彰显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效。2025年,工厂成功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标志着其转型成果获得国家级认可,开始向行业赋能的领航者角色迈进。
二、从卓越到领航的核心实践
福田康明斯智能工厂的建设,严格对标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求,在柔性生产、全流程智能、行业赋能等维度精准发力,实现了从“达标”到“领跑”的跨越。
锚定卓越级:筑牢全流程智能根基
卓越级智能工厂要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贯通、核心指标国内领先,福田康明斯通过三大维度的系统性建设,全面满足并超额完成标准要求。
在装备与工厂建设层面,构建“黑灯工厂”标杆,机加区1.79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实现全程自动化作业,机械手自动抓取物料、在线自动检测、AGV自动转运入库,单班仅需12名员工操作。工厂引入55项智能技术,机械加工车间自动化率超90%,其中协作机器人去毛刺、设备智能检测技术达到行业前沿水平。通过“外部引进+自主研发”结合,完成17个子项目改造,实现3个场景设备自主研发安装,装备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
在生产与柔性制造层面,搭建柔性智能装配产线,集成3D视觉、协作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多品种发动机的高效切换。针对轻型发动机2.8产线和3.8产线,创新“一班两线”生产模式,通过精益运营将综合JPH提升至81,单日最高下线510台轻型发动机;重型生产线导入SMED快速换型策略,日产能稳守280台,最高突破307台,充分满足多品种、高波动的订单需求。全流程数字化系统支持1000余个发动机型号的柔性生产,生产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6%。
在质量与运营管理层面,坚守“零缺陷”质量文化,构建全流程智能质检体系。装配区视觉质检系统识别精度高达99.5%,较人工提升40%;通过冷热一体测试台架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实现每台发动机从生产到运营的全程追溯。自主开发的六大数字化系统实现百个平台端到端打通,质量管理平台上线后,问题实现100%记录管理,新品发动机千台故障率降低50%,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至82.5%。
冲刺领航级: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领航级智能工厂要求具备技术引领性、模式创新性和行业赋能能力,福田康明斯通过三大突破性实践,稳步向这一目标迈进。
在技术引领性上,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多项行业首创。5G专网为90余台AGV开通专用切片通道,物流配送效率提高20%以上;MR混合现实技术与5G结合,实现发动机远程排障维修,缩短专家派遣时间和成本。构建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通过“机理+AI建模”实现故障预警和预测性维护,减少宕机时间20%。正在推进的无源物联仓储、5G边缘云协同、AI大模型开发等项目,将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在模式创新上,打造“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现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的转型。前端通过柔性生产线满足不同场景定制需求,为物流、工程等行业提供专属发动机方案;后端基于车联网CDAS系统,实时采集发动机转速、功率等数据,提供预诊断、能耗分析、驾驶行为改进等服务。智能机油保养系统和即将上线的远程参数调节功能,让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预判,重庆用户柯勇驾驶搭载F系列发动机的车辆,8年行驶206万公里无大修,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见证。
在行业赋能效应上,福田康明斯将自身数字化经验对外输出,已帮助十余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开放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升级,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接入平台后,交付准时率显著提升。工厂生产的发动机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智造”的可靠品质和智能服务,提升了中国发动机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三、柔性与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密码
福田康明斯智能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端到端柔性生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数据贯通、技术协同、组织变革,重构了发动机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生产端:柔性化智造的高效响应
柔性生产是应对多品种、高波动订单的关键,福田康明斯通过“系统+设备+人员”的三重协同,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柔性制造能力。在系统层面,APS高级排产系统与CMES制造执行系统联动,可根据订单需求自动调整生产计划,实现6条总装线与前工序的无缝衔接。在设备层面,柔性智能装配产线支持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快速换型,结合5G+AGV的智能物流配送,确保零部件精准到位。在人员层面,工厂打造复合型人才体系,实现员工跨产品、跨业务的多元发展,跨职能人员潮汐式流动1323人次,复合型人才比例提升33%,为柔性生产提供了人力保障。
这种柔性能力在旺季生产中尤为凸显。2025年旺季,轻型发动机生产线通过“一班两线”模式和瓶颈工位优化,将110秒的工位操作时间压缩至65秒,累计解决59项瓶颈问题,创下单日510台的下线纪录;重型生产线通过测试流程优化和快速换型策略,实现日产280台的稳定产出,从容应对市场需求波动。
服务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延伸
福田康明斯打破了“产品出厂即终点”的传统思维,将服务延伸至发动机全生命周期,构建起“预测性维护+智能服务”的闭环体系。在运维端,构建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全量采集设备物联数据,通过AI模型实现故障预警和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宕机时间20%。在用户端,通过车联网技术采集发动机运行数据,搭建数字中台和妙算平台,为用户提供能耗对比、驾驶行为改进建议等个性化服务;MR远程排障技术让专家无需奔赴现场,即可实时协作解决故障,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截至2024年,福田康明斯的智能服务体系已赋能数十万用户,F系列轻型发动机不仅创下206万公里无大修的纪录,更保持着稳定的油耗表现,帮助用户降低总拥有成本(TCO)。这种“制造+服务”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更让工厂通过售后数据反哺研发,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优化”的良性循环。
管理端:数字化驱动的精益运营
数字化管理是智能工厂高效运转的核心保障。福田康明斯自主开发了生产管理、工艺开发、能源管理等六大数字化系统,实现百余个平台的端到端打通,覆盖从研发到售后的全业务流程。能源管理平台实时分析数千个表计数据,生成最优节能策略,实现单台发动机能耗成本降低5%;质量管理平台将问题处理流程标准化,实现100%记录和闭环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监控与分析,每次可降低人工维护时间1小时,提高响应效率10%。
在数据驱动下,工厂建立起“数据识别-问题反馈-优化执行”的闭环机制。班长团队每日通过小时产出系统实时监测工位状态,工艺工程师根据数据优化工艺参数,仅2025年旺季就完成78个改进点,持续推动生产效率提升。这种精益运营模式,让工厂在效率、成本、质量等核心指标上不断突破,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13%。
对标维度 | 分级标准要求 | 福田康明斯智能工厂具体实践 | 备注 |
工厂建设 | 卓越级:开展工厂整体数字化规划,推动车间级或工厂级数字孪生建设,部署高性能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 领航级:构建工厂数字孪生系统,建立完备数据治理体系,开展智能装备与系统研发突破 | 1. 建成1.79万平方米机加区“黑灯工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2. 完成5G网络全覆盖,数据采集时延降至20ms以内,为AGV开通专用切片通道; 3. 引入55项智能技术,完成17个子项目改造,自主研发安装3个场景设备 | 机械加工车间自动化率超90%,达到卓越级基础上向领航级装备自主可控要求迈进 |
研发设计 | 卓越级:开展产品、工艺建模分析与虚拟验证,集成贯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 领航级:探索数据与知识驱动的研发设计创新,开展虚拟验证和中试 | 1. 搭建数字化研发体系,结合生产与售后数据优化发动机工艺参数; 2. 对发动机开展超5000小时台架验证和极端环境测试,保障产品可靠性; 3. 构建产品设计库与工艺知识库,支撑1000余个发动机型号柔性研发 | 实现研发与生产、售后数据闭环,契合卓越级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要求,正向领航级研发范式创新推进 |
生产作业 | 卓越级:构建柔性可重构制造单元,开展多场景数智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在线优化; 领航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工艺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与产线动态调整 | 1. 集成3D视觉、协作机器人等技术搭建柔性装配产线,支持多品种快速换型; 2. 采用线激光、视觉系统实时检测,装配区视觉质检识别精度达99.5%; 3. 机加工环节通过“机理+AI建模”建立加工状态预测模型,提前识别设备异常 | 柔性生产能力与AI技术应用满足卓越级要求,部分场景AI应用达到领航级技术融合标准 |
生产管理 | 卓越级:实现生产计划自动生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物流仓储策略优化; 领航级:探索多目标生产计划优化,推动制造资源全面优化利用,建立能碳综合管理创新机制 | 1. APS高级排产系统与CMES制造执行系统联动,自动适配“一班两线”等生产模式; 2. 构建设备PHM系统,实现故障预警与预测性维护,每次降低人工维护时间1小时; 3. AGV自动完成零部件配送与成品转运,物流配送效率提高20%以上 | 设备综合效率(OEE)提高3%,达成卓越级管理标准,能源管理平台助力能碳管控,贴合领航级要求 |
运营管理 | 卓越级:实现用户需求敏捷响应,推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 领航级:构建智慧供应链,推动服务体系变革,形成可输出的解决方案 | 1. 自主开发六大数字化系统,打通百余个平台,实现订单全流程跟踪; 2. 对外开放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帮助十余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3. 推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接入平台,提升供应链交付准时率 | 实现卓越级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对外输出符合领航级行业赋能要求 |
人工智能应用 | 卓越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场景比例不低于20%; 领航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场景比例不低于60% | 1. 机加工设备异常预测、装配视觉质检、设备PHM系统等多场景应用AI技术; 2. 车联网数据支撑的发动机预诊断、能耗分析等服务依赖AI算法实现; 3. 计划上线AI驱动的远程参数调节功能,进一步拓展AI应用场景 | 现有AI应用场景覆盖生产、运维、售后等核心环节,比例远超卓越级,正向领航级60%的高标准全面靠拢 |
智能制造成熟度 | 卓越级:达到GB/T39116-2020三级及以上; 领航级:达到GB/T39116-2020四级及以上 | 工厂从“灯塔工厂”进阶为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数字化系统贯通全流程,具备自主研发与技术输出能力 | 已满足卓越级成熟度要求,在技术突破与行业赋能上的表现符合领航级进阶条件 |
生产运营 | 卓越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内领先; 领航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球领先 | 1. 人均机器人拥有量提高61.8%以上,关键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8%; 2. 生产周期缩短6%,不合格品率降低20%,单台发动机能耗成本降低5%; 3. 轻型发动机单日最高下线510台,重型生产线日产能稳守280台 | 核心生产指标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契合卓越级要求并向领航级全球领先标准冲刺 |
行业与用户价值 | 卓越级:带动供应链协同升级,形成行业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 领航级:打造全球标杆,推动产业链模式变革,输出行业/国家标准 | 1. F系列发动机创下206万公里无大修纪录,树立行业产品可靠性标杆; 2. 柔性生产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被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借鉴; 3. 向行业输出数字化转型经验,带动上下游智能化协同升级 | 实现卓越级行业引领作用,正以领航级为目标构建可复制的行业标准与转型范本 |
四、高阶智能工厂的多元价值
福田康明斯智能工厂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和效率提升上,更在于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彰显了卓越级智能工厂的综合价值。
在绿色低碳方面,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全流程节能降耗。5G专网替代传统有线网络,减少了线缆损耗和维护成本;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水、电、气消耗,优化能源配置,实现单台发动机能耗成本降低5%。产品端,F系列发动机凭借先进制造工艺和智能节能技术,不仅油耗稳定,更能通过妙算平台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助力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了生产与使用全周期的绿色发展。
在行业赋能方面,福田康明斯以“黑灯工厂”建设经验为基础,对外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帮助十余家企业完成转型。通过开放自身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和数字化工具,降低了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门槛。例如,其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案和柔性生产管理模式,已被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借鉴采用,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同时,工厂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和积累的转型经验,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带动了发动机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用户价值方面,工厂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用户高效运营。F系列发动机206万公里无大修的纪录,背后是超过5000小时的台架验证和极端环境测试,以及全流程智能质检体系的严格把控。智能售后系统让用户维修更便捷、成本更低,而能耗优化建议则帮助用户提升运营效益,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
从标准化生产到“黑灯工厂”,从“灯塔工厂”到卓越级智能工厂,福田康明斯的转型之路,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取胜”到“价值引领”的生动缩影。它证明了智能化的核心不在于技术的简单堆砌,而在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数据贯通、技术协同、组织变革,重构全价值链的运营逻辑。未来,随着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的推进,福田康明斯必将在AI大模型应用、无源物联等领域持续突破,输出更多可复制的技术与模式,为汽车发动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